找到相关内容141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天台宗史略(二)

    至谛品偈云: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名为假名,亦名中道义,恍然大悟,顿了诸法无非因缘所生,而此因缘,有不定有,空不定空,空有不二,名为中道,师既一依释论,是知远承龙树也。  据此文义,慧文应是三论,或四...

    刘果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365540.html
  • 龙树《中论·观因缘品》疏义(一)

    龙树《中论·观因缘品》疏义(一)  李润生  【题要】《中论》的旨趣,在观一切法实相之中道义,即正观一切法的真实状态(“简言为诸法实相”)是“缘生无自性”的。以“无自性”故,名之为“空”.,此“空”亦是假名有,名之为“假”。正观一切法是“无自性空”,所以破“常见”,一切法亦“假名有”,所以破“断见”。如是一切法非断、非常,空不离假,假下离空,说名“中道”,由是正观,名为“中观”,论述此“中观”之...

    李润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2565646.html
  • 智圆和契嵩:推动佛教“援儒人释”潮流

    中庸者,龙树所谓中道义也……夫诸法云云,一心所变。心无状也,法岂有哉?亡之弥存,性本具也;存之弥亡,体非有也;非亡非存,中道著也。此三者,派之而不可分,混之而不可通,浑浑尔,灏灏尔,众生者,迷斯者也……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0765782.html
  • 从修止观到说止观--天台智者大师创建止观学说的过程

    三是偈」,以「三谛」配合「三智」,悟得一境三谛之旨。以「因缘所生法」作为观境,「我说即是空」的「空」是真谛,「亦为是假名」的「假」是俗谛,「亦是中道义」的「中」是中道谛。但是,《中论》原文以及中观学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466276.html
  • 汉传佛教的丛林制度漫谈

    。三、究心不求无障,心无障则所学躐等。四、立行不求无魔,行无魔则誓愿不坚。五、谋事不求易成,事易成则心轻慢。六、交情不求益吾,交益吾则亏损道义。七、于人不求顺适,人顺适则心必自矜。八、施德不求望报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0466288.html
  • 论儒佛之融贯(上)

    ””无论在人心、政治或德性上,儒家都主张中庸之道。  至于佛家,如龙树菩萨中观论中一偈: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名为假名,是名中道义。”法相宗依唯识谈中道三观:有观、空观、中观;天台宗依实相中道三...

    汪乃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5966318.html
  • 论天台宗思想体系的特色(上)

    后世便认为慧文融合中论的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”四谛偈而创立一心三观的法门。而唐高僧传仅称意思拜慧文为师,学成后创立法华三昧之说。由此可知慧文必定是因专研法华经后始倡法华...

    方柬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666325.html
  • 马祖道一的禅法及其特色

    的关系时,用表诠的手法,他说到即心即佛,说明众生的心与佛心无异。这在《中论》中有类似的说法,即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”即让人们同时看到事物的自性空与假名有,兼顾到空和有,...

    法 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4666365.html
  • 佛教生态观的特质及其现代启示

    ,于大、小二乘广受重视,故其意义虽各有深浅,但各宗以此语表示其教理之核心则为一致。中道之意义称中道义,中道之真理称中道理。在佛教生态观上,它所表现的就是对其他生存条件和环境的克制。正如林朝成先生引用...

    觉醒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5466511.html
  • 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讲记

    亦大乘学之中坚也。《宝积》为一部之都称,今此特指其余迦叶品移。瑜伽学明三乘道而归趣於菩萨乘,此经诠菩萨藏十六教授,於菩萨行根本要义,概摄无余矣。中有一相谈中道义有十三种,指出中道为法无我性,谓法之离言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066678.html